“手術時間快很多,劑量分布也跟事先計劃的一樣?!笔中g結束后,贛州市腫瘤醫(yī)院影像科主任陳愛林興奮地說道。近日,陳愛林帶領團隊運用3D打印技術為患者實施放射性粒子植入,成功完成贛南首例3D打印個體化非共面模板輔助惡性腫瘤放射性粒子植入術。
接受此次手術的是一肺癌患者。經(jīng)多學科聯(lián)合會診,該患者適宜采取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陳愛林在會診時指出,因為病灶大,按傳統(tǒng)徒手穿刺植入,耗時預計達三個小時,術后驗證與術前計劃也可能存在較大偏差;建議行3D打印個體化非共面模板輔助下惡性腫瘤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將大大縮短粒子植入時間,提高植入精度;患者家屬欣然接受此建議。手術耗時一個半小時,術后驗證與術前計劃幾乎完全一致。
陳愛林說:“我們穿刺技術成熟,也有豐富的劑量分布經(jīng)驗,但是有一個問題困擾著,那就是粒子植入穿刺過程中,單純依靠影像引導徒手穿刺耗時較長,植入速度偏慢,術后與術前植入計劃存在偏差。3D打印技術在粒子植入手術中的運用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他介紹,放射性粒子植人治療的療效直接取決于劑量分布。而劑量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插植針的空間分布(間距、深度、角度、平行程度等)。影像引導(CT、超聲等)較大地提高了植人精度,但單純依靠影像引導進行植入操作的缺陷在于對醫(yī)生個人臨床經(jīng)驗和技術依賴成分較多,腫瘤的不規(guī)則生長加之危及器官、骨髂阻擋,限制穿刺針的插植位置,術中需多次在CT監(jiān)視下調(diào)整進針角度、深度,效率偏低、增加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機會。鑒于以上局限性,很多情況下的植入并不能精確按照術前計劃實施,術后結果與術前預期往往偏差較大。3D打印模板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3D打印模板含有預設的插植針道信息和患者治療區(qū)體表特征信息,具備了定位、定向功能,大幅提高穿刺精度,術后驗證粒子植入適形度、劑量均勻性等均較好地達到了術前預計劃的設計要求,為標準化、規(guī)范化粒子植入治療提供了有效工具。
贛州市腫瘤醫(yī)院開展惡性腫瘤放射性粒子植入術近2年,為眾多腫瘤患者減輕了痛苦,延長了生命,尤其是部分復發(fā)病人,其他治療手段療效均不明顯,但卻受益于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
318 0
登陸后參與評論
2025-03-31 10:17:20
2025-03-11 10:00:32
2025-03-11 09:57:10
2025-03-11 09:53:04
2025-03-11 09:50:56
2025-03-11 09:48:14
2025-03-11 09:46:43
2025-03-11 09:35:25
2025-03-10 11:00:08
2025-03-10 10:58:03
2025-03-10 10:57:16
2025-03-10 10: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