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印度Amrita大學的一個工程師團隊開發(fā)了一種新的3D打印機器人假肢。該團隊在Keralum Kerala的一個會議上介紹了這款3D打印機器人假肢,其可舉起重達400克的物體,還可以接聽電話。據(jù)了解,除此之外,該會議還討論了基于人道主義的機器人和自動化應用等相關概念信息。
眾所周知,通過使用3D打印技術生產(chǎn)制造假肢,可大大減少材料消耗和生產(chǎn)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假肢質(zhì)量及性能。
正如Amrita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Ganesha Upuda博士所解釋的:“該3D打印假肢使用的材料為橡膠和鎳。與其他可用的假肢相比,這款3D打印假肢在承載能力、耐久性和強度方面都展現(xiàn)出較高的性能?!?/span>
與許多更基本的傳統(tǒng)3D打印假肢不同,由Amrita研究人員開發(fā)的這款3D打印假肢包括手指和拇指,由低重量伺服電機驅(qū)動。除此之外,其配備的肌電傳感器控制是由12V可充電電池供電,甚至可以通過由佩戴者身體進行的運動來控制這款3D打印假肢,這些運動由傳感器拾取并轉(zhuǎn)換成程序運動。
在當前的迭代產(chǎn)品中,3D打印的機器人手可以通過軟件控制,并通過計算機、移動電話及藍牙進行訪問。最終,研究人員設想的是希望取消軟件對3D打印設備的控制,讓其3D打印假肢完全由用戶的大腦控制。
如上所述,3D打印使研究人員能夠顯著降低其機器人假肢的制造成本。傳統(tǒng)上,功能性假肢手需要復雜的材料和結(jié)構來操作。例如,它們通常需要配備液壓或相關元件,也需要內(nèi)置電線、電纜、鏈條、人造肌肉等相關材料進行制造,這無疑讓傳統(tǒng)假肢的制造成本變得異常高昂,而且也會令穿戴者感受不適(過多的材料會讓假肢過于沉重)。Udapa醫(yī)生表示:“約50%的殘疾人不常使用假肢,因為重量過重,功能過于簡便。”
有了3D打印技術的協(xié)助,不僅讓3D打印假肢的功能變得更加多樣化,也讓設備的成本變得更低、重量變得更輕。不得不說,3D打印技術讓制造商和佩戴者都享受到了福利。
705 0
登陸后參與評論
2025-03-31 10:17:20
2025-03-12 10:26:43
2025-03-12 10:11:56
2025-03-11 10:00:32
2025-03-11 09:57:10
2025-03-11 09:53:04
2025-03-11 09:50:56
2025-03-11 09:48:14
2025-03-11 09:45:00
2025-03-11 09:42:27
2025-03-11 09:35:25
2025-03-10 1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