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的后處理工藝對3D打印帶來哪些制約和影響?

dy1993   2016-11-03 15:11:13

不久前,增材制造顧問Todd Grimm專門做了一份《后處理對3D打印的影響》的報告。以下是這份報告顯示3D打印后處理成本的5大方面:

1、浪費生產(chǎn)時間

這份報告顯示,3D打印時間每增加6個小時,后處理時間也相應增加1小時。如果你的公司也這樣需要做后處理,3D打印就突破不了時間的瓶頸,反而可能延長了產(chǎn)品上市時間。

“由于后處理的阻礙,Newell Rubbermaid利用3D打印的效率僅達到60%,”Frank說道,“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工廠每周的生產(chǎn)運作只有3天,另外的時間很多用來做后處理,那會是多么效率低下?!?/span>

有預測稱,2025年全球3D打印市場價值將會達到4900億美元。但是,如果后處理這個門檻跨不過去,這種預測就很可能面臨夭折的風險。

2、增加勞動成本

打磨和精加工還會大量損耗人力,有一些崗位還需要高技能人才,高薪聘請繞不過去,專業(yè)后處理技工的招聘并不容易。在上述報告中,運行4-10臺打印機的人員總工資約為10萬-50萬美元/年,而打印后處理直接帶來的人力成本約為每臺打印機5萬美元/年。

 3、降低員工的生產(chǎn)創(chuàng)造力

員工如果在后處理打磨這些工序上花費太多時間,相應就會減少創(chuàng)新的時間。原本這些時間是可以用在研發(fā)和加快生產(chǎn)上的。

4、質(zhì)量不穩(wěn)定

對3D打印來制造模型這種先進的手段來說,如果還要再用上像美工刀、砂紙和噴嘴這樣簡陋的工具來完成模型后處理,簡直有種慘不忍睹的即視感。

“事實是,不管你把那些支撐切割得多好,總是會留下那么一些邊角殘料,” Marangell談到,“這就給部件原本的精確幾何形狀添堵了,真是個令人討厭的過程?!?/span>

如果部件被損壞,你還得重頭開始,甚至反復這個過程,這樣就浪費了更多的人力、打印時間以及材料。

5、對環(huán)境和人體有害

Grimm的調(diào)研中,一家醫(yī)療設備公司痛陳道:“3D打印運作是整個研發(fā)工廠中‘產(chǎn)生有害廢物最大的來源’”。

SLA模型可能被浸泡在氫氧化鈉這種高腐蝕性的液體中,危險系數(shù)之高是顯然易見的,吸入ABS和PLA材料也被證明是很危險的。

“所有這些東西,如果沒有一個單獨的房間,灰塵將無處不在,” Marangell指著一臺SLS設備說道。

這些成本加起來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你需要妥善地處置這些材料,還要工人配備好合適的手套、衣服和防塵呼吸器,您還需要一個通風的空間確保它安全運行。

所以,后處理成本高、耗時長,而且還對環(huán)境有害,該怎么辦呢?

“正因為所有的3D打印技術(shù)都需要后處理,有經(jīng)驗的使用者都會覺得這一點很煩心。但放棄3D打印又太不明智。

“FDM是你最容易實現(xiàn)的3D打印,” Frank表示,“它污染環(huán)境,令人生厭,你還需要手套和鉗子,但最終會發(fā)現(xiàn)它是最好的選擇?!?/span>


0

562 0

發(fā)表評論

登陸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