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Erik Demaine和Jason Ku開發(fā)出一種算法,該算法能將一張2D紙折疊成一個3D形狀。通過將該理論應用到其它材料片材上,如PLA、ABS和尼龍,該算法可能會增強3D打印對象的可能性,包括自組裝4D打印。
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中,所有的3D對象均由一個含有多個多邊形的網格構成。Demaine和Ku的算法使用這些多邊形,并將其應用到一個2D材料片材上。
原則上,使用該技術,3D設計人員可以為任何3D形狀生成一個平坦的“地圖”。隨后,這些地圖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3D打印出來,使用的材料比典型的3D打印更少。打印完成后,再將其折疊成最終的形狀。此外,可以調整3D打印材料的特性,從而讓平面“地圖”自行變成一個預編程形狀。
Origamizer軟件會生成創(chuàng)造一個3D形狀所需要的折痕
通過與東京大學圖形與計算機科學助理教授Tomohiru Tachi合作,Demaine計劃將該算法整合到Origamizer 3D設計軟件中。Origamizer于2008年發(fā)布,使用它,用戶能創(chuàng)造出復雜的紙張形狀。
944 0
登陸后參與評論
2025-03-31 10:17:20
2025-03-12 10:11:56
2025-03-11 10:00:32
2025-03-11 09:57:10
2025-03-11 09:53:04
2025-03-11 09:50:56
2025-03-11 09:42:27
2025-03-10 11:00:08
2025-03-10 10:58:03
2025-03-10 10:57:16
2025-03-10 10:56:40
2025-03-10 10: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