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新興技術層出不窮,如當下熱門的可穿戴技術。據(jù)“福布斯”2014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在16至24歲的人群中有71%的人想要獲得可穿戴技術。目前,這一領域有了新的突破,韓國科學家提出了3D打印電子微結構的新方法,這將有助于構建各種元件,特別是可穿戴技術。
從概念上來說,新技術應用的發(fā)展部分取決于為高導電材料構建新的結構和形狀。結構越小,電氣部件就越少,這給設計者和發(fā)明人更多的以新的方式實施技術的自由。據(jù)韓國研究組組長Seol Seung-Kwon聲稱,過去已經使用3D打印制造可用于電子元件的小型結構,但是該技術的使用相對有限。他和韓國電工研究院的其他科學家能夠通過開發(fā)一種新型的打印噴嘴來3D打印高導電性碳納米管。
研究人員解釋說:“為了實現(xiàn)高質量的打印,源源不斷的材料流經噴嘴而形成幾何形狀,打印過程中即沒有附聚,也沒有噴嘴堵塞。我們設計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裹的MWNT墨水具有均勻的分散性和合適的流變性屬性。這種突破使得我們可以有效利用3D打印技術的優(yōu)勢,如其廣泛的設計范圍和快速、便宜的原型設計能力,可供電氣工程師使用,而無需限制制造。使用3D打印的工程師現(xiàn)在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他們用來生產3D結構的墨水?!?/span>
可穿戴技術所需的微小部件成為一個特別需要的新應用。高級可穿戴設備需要可彎曲的材料,并能夠集成大量的微型電路板和部件。現(xiàn)在可以3D打印的碳納米管完全符合這一要求,因為它們具有高水平的導電性和將其組裝成復雜的柔性結構的能力。
電子套裝具有安裝在在折疊和褶皺中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許多功能和特征,現(xiàn)在是一個真正的可能性。或者,按照FitBit的例子,教練員也可以注冊體驗。在整個過程中,你在路上燒了多少卡路里,以及花費了多長時間?隨著這一最新研究項目的成功,其研究成果發(fā)表在國際科學期刊“ACSNano和ACS應用材料與接口”上,現(xiàn)在可以生產的可穿戴技術的種類受到工程師和設計師的想象力的限制。
來源:3D虎
722 0
登陸后參與評論
2025-03-31 10:17:20
2025-03-11 10:00:32
2025-03-11 09:57:10
2025-03-11 09:53:04
2025-03-11 09:50:56
2025-03-11 09:48:14
2025-03-11 09:46:43
2025-03-11 09:35:25
2025-03-10 11:00:08
2025-03-10 10:58:03
2025-03-10 10:57:16
2025-03-10 10:56:40